本节课程紫枫会总结一下在PHOTOSHOP摄影后期中常用到的锐化方法,以及各种方法之间的优缺点。这样你就可以在摄影后期中按需要来选用不同的锐化方法。
为了达到公开,公平,公正的效果,以下操作用同一张照片完成。
拍摄原图:
首先出场的是大名鼎鼎的 【USM锐化】,在滤镜菜单下:
USM锐化界面参数:
本节课重点在于对各种锐化效果的对比,所以不细讲每种锐化的具体参数调整。
锐化前效果
USM 锐化效果
百分之二百的放大局部对比效果,能看到锐化效果非常明显。
第二位出场的是位后起之秀,依然来自于滤镜,它就是 【防抖】。当年在 Adobe 的发布会上,这功能被描绘的神乎其技,曾认为是一种革命性的锐化方法,但在PS CC 中出现以来,没那么神奇只能说还可以。
操作界面及参数:
防抖锐化
从效果看,锐化效果要强于老牌的USM,防抖比侧重于有边缘的像素。
第三位出场的是 【高反差保留】 依然来自于滤镜家族,但它要结合图层的混合模式来实现效果。
首先原图复制一层,执行滤镜,其它,高反差保留:
操作界面及参数:
然后将图层模式改为叠加:
最终锐化效果局部:
高反差锐化
明显感觉效果介于USM与防抖之间,当然这也不是绝对的,有参数强弱的关系。
第四位出场的是老版劲旅,【 LAB模式 】。LAB只是色彩模式,本身没有锐化功能,我们只是利用LAB的明度通道来完成锐化。
第一步菜单,图像,模式,LAB颜色:
然后进明度通道,在明度通道里执行智能锐化。
本来这一步应当用USM锐化的,但USM锐化严重抗议比赛有黑幕,不公平,所以临时改为智能锐化!
操作界面及参数:
锐化后局部效果:
LAB 通道锐化
锐化效果感觉比防抖自然,比高反差稍好。
综合对比图
最终总结:
USM效果比较柔和,参数大时会产生明显噪点。
防抖效果最明显,其次是LAB。但不自然感防抖也是最明显的。
高反差效果适中,也容易产生噪点,高反差与防抖都是强调边缘。
LAB是噪点控制比较好的,因为分离了色彩通道,所以锐化不出现彩色噪点。
什么操作都是适合的就是最好的,通过对比找到每一种锐化的特点来选用,是正确的后期之道。你说呢?